“師夷長技以自強。”
面對著長視頻的紅海鏖戰(zhàn),誰也不甘松懈以待。
特別是在重點的劇集領域,不僅愛優(yōu)騰老三家廝殺正酣,B站和頭條等新玩家也紛紛攜“武器”入局。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各大平臺想要繼續(xù)搶奪市場份額,除了積極提升內容品質,對標海外頭部流媒體、優(yōu)化運營模式亦是必要的策略。
就此,最先會員過億的愛奇藝再度“先發(fā)制人”,于5月19日發(fā)布了“迷霧劇場”首款概念海報,官宣劇場即將上線,并于6月2日播出了劇場的首部劇集《十日游戲》。據(jù)了解,這是愛奇藝繼2018年推出“奇懸疑劇場”后,對懸疑類型劇場的全新升級。
相較于之前的僅為類型歸類的頻道模式,“迷霧劇場”在劇集制作、內容排播、用戶服務、付費模式、商務合作上均有了品牌化的整體籌劃,可謂是平臺“劇場化”運營的2.0版。
以此預測,愛奇藝通過打造“迷霧劇場”,或許會在多個維度上對現(xiàn)有的長視頻領域進行沖擊。然而,機遇往往與困難并存,平臺推出新的模式也會面臨著一些調整。
從宣傳上看,愛奇藝對“迷霧劇場”的雄心昭然若揭。5月下旬,在劇場正式開播前,平臺曝光了兩款相關海報,一款是具有濃厚美劇風格的主題概念海報,另一款是明星卡司集結的群像海報。網傳的暫定劇單為六部各為12集的精品短劇。
根據(jù)網傳劇單的信息觀察,愛奇藝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拿出了頂級配置。首先看六部劇的故事內容,有四部改編自知名懸疑IP,基本的情節(jié)框架有保障。而另外兩部劇雖然為原創(chuàng)劇情,但是班底為曾打造出爆款原創(chuàng)劇《白夜追兇》的五元文化,故事質量同樣令人期待。
其次看主創(chuàng)陣容,六部劇聚集了廖凡、王景春、王千源等國際影帝,以及文淇、譚卓、齊溪、宋洋、任素汐、袁文康等實力派演員,還有白宇、鹿晗、范丞丞等年輕流量,為每部劇搭配到電影級的演員組合。
第三看制作成本,12集的精品內容反而需要制作方投入更多心血?;诖朔N劇集短小精悍,全劇不能有一句廢臺詞或者是一幀廢鏡頭,這就要求編劇在每一個字上細細揣摩,攝影在每個畫面上精雕細琢。
與此同時,即便篇幅短,但是精品短劇在籌備周期、建組拍攝、卡司搭建、宣傳營銷等方面,平臺和承制方都需要投入和長劇一樣的成本,平均到每集的成本實則更高。
自《我是余歡水》試水成功后,優(yōu)質短劇證明了其在國內市場的價值。這為平臺和制作公司提供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為劇集市場起到了加速精品化的作用。因為在競品繁多的長視頻市場,觀眾最不缺的就是選擇,短平快的佳作出現(xiàn),質量弱一些的長劇無疑是首批舍棄對象。
顯而易見,愛奇藝想以量產精品短劇為手段,進一步鞏固其在自制劇領域的優(yōu)勢。而“迷霧劇場”這種打包形式無疑為其吸納明星、商務、制作等資源、起到了“N合一”的作用,并且在側面促使其他平臺盡快提升內容質量,間接激勵了整個行業(yè)的自制劇內容“進階”。
其實放眼海外,精品短劇的制作已經相當成熟,并且早已經受過觀眾的檢驗,打出了品牌化標簽。這點于美國HBO電視網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即大多數(shù)美劇迷口中流傳的“HBO出品,必屬精品。”
從2001年推出10集短劇《兄弟連》開始,HBO始終在短劇領域保持著高水準,不管是女性向的《大小謊言》、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切爾諾貝利》,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幻世浮生》,還是奇幻類型《權利的游戲》單季或者是傳記類的《約翰·亞當斯》等。
HBO都能在不同的類型中,提煉出合適的角度,邀請包括奧斯卡影帝影后在內的知名演員,制作出口碑與熱度“雙高”的短劇,甚至在這之中,又衍生出“限定劇”和“事件劇”等細分種類。
可以看出,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正是HBO精品短劇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內容。不過在此種模式的初期階段,平臺亦選擇了較為保險的方式,在劇集類型上,沒有廣撒網,而是聚焦于最具生命力的懸疑類型?;睘楹啠詥我活}材做整體品牌化包裝。
同理在主題標語方面,HBO為了品牌塑造,在不同年代推出了不同的理念口號。從70年代的“個性創(chuàng)新”到80年代的“歡聚一堂”,再到90年代末至今的“這不是AV,這是HBO”。每個標語都是其彼時內容戰(zhàn)略的縮影。
相應的,愛奇藝在推廣“迷霧劇場”時,提出了“LIGHT ON”的SLOGAN,配合LOGO的反向問號,頗有些“反轉中見捉迷藏,撥開迷霧見真章”的意味。
而對于“迷霧劇場”的具體排播規(guī)劃,愛奇藝并沒有海外平臺可以參考,這需要比照具體的劇集以及平臺用戶的口味。但可以預判的是,為了能夠使劇場品牌開出高口碑,培養(yǎng)出劇場粉絲,其首部劇集的質量一定在平均線之上。果不其然,第一部劇集《十日游戲》在播出4日后,豆瓣評分高達8.0,令人期待“迷霧劇場”接下來的作品。
此外從橫向比較看,其他平臺也在布局短劇賽道或是推廣劇集類型品牌化,只是可能不及愛奇藝系統(tǒng)化。
比如,“老對手”優(yōu)酷推出了類型一致的“懸疑劇場”,其運營模式與“迷霧劇場”不盡相同,不過同樣有精品短劇的計劃。目前制作的有《白色月光》和《回廊亭》兩部短劇,其中《回廊亭》和《十日游戲》一樣,改編于東野圭吾的小說。另一位“老對手”騰訊則有《摩天大樓》和《雙探》兩部懸疑類短劇。
某種角度來說,老對手即便難纏,但是也更為熟悉。讓人猝不及防的更多是新玩家。類似愛奇藝推出“迷霧劇場”,B站也在主打劇集類型品牌化,不同的是,B站是以海外精品IP劇為布局策略,前后相繼引進了歐美和日本的長壽IP,著力打造懸疑和美食品牌。
這樣看,愛奇藝在江湖的敵手既有同地位的“老炮兒”也有新晉的“后浪”,而其自制劇的對手也將不限于國內劇集,或許還有同類型的海外劇。按照如此趨勢,愛奇藝還要在內容和劇場模式中繼續(xù)升級鉆研,“迷霧劇場”只是第一步。
就現(xiàn)在的“迷霧劇場”來看,與平臺產出內容優(yōu)質所關聯(lián)的,自然是招商、提升用戶粘性和拉動新用戶等方面的布局。
劇集類型品牌化的運營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平臺鎖定懸疑用戶,進而為招商提供圈層化的精準投放;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忠誠用戶,比如由于個別明星而引入的隨機用戶,很可能會在看完明星主演的劇集后,喜歡上懸疑精品短劇,而后再看劇場的其他劇集。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用戶的付費部分,愛奇藝推出了再度分級化的星鉆會員,此舉引發(fā)了一波業(yè)內外的討論。
根據(jù)官方信息顯示,在愛奇藝黃金VIP會員的提前看之外,《十日游戲》還有三種超前點播的選擇:第一為黃金會員18元打包買;第二為黃金會員3元解鎖單集;第三為開通60元/月的星鉆會員,在劇集播出3日后,可以直通結局。這就意味著,只要用戶花費只要多花錢,即可享受3日后“一次性大放送”。
從用戶的追劇體驗看,這種模式對于懸疑類型的劇集非常合適。以此類推,倘若星鉆會員推廣的效果好,愛奇藝大可以在“迷霧劇場”的播出中期,根據(jù)用戶付費的數(shù)據(jù),推出“劇場一卡通”,即可在劇場的每部劇開播3日后,皆可享受直接觀看全劇。
假設未來愛奇藝推出其他類型的劇場,那么此種策略依舊可用,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購買思維都是“我愿意消費,只要你給予我匹配的產品、服務與適當?shù)膬?yōu)惠。”這也很像健身房的會員卡,購買的時間越久,享受的折扣越多。
并且世界首席流媒體平臺Netflix已經向大家佐證,讓用戶根據(jù)訂閱內容的體量而付出不同的費用,使之可行,只要你的內容真的很不錯。然而,想要完全照搬Netflix模式也并不可能。
歸根結底,Netflix從發(fā)展的初期,就是以用戶付費訂閱DVD起家,其盈利的訂閱模式源遠流長。而國內的視頻平臺開始都是用“免費餐”帶動流量,與原創(chuàng)內容提升的同時,同步啟動會員付費模式,這樣的發(fā)展線又比較像Hulu,可是發(fā)展的根基與歷史卻又不及Hulu。
因此,對于像星鉆會員這種視頻內容付費分級化的產品,國內的用戶在逐漸接受的同時,也會覺得“比起我付出的價格,你提供的服務我永遠都嫌少”。也正因如此,超前點播難以規(guī)避盜版資源對于用戶的分流。不言而喻,想要繼續(xù)在運營模式上得以完善,國內的視頻網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2006年視頻網站自制劇誕生以來。入局方始終都在積極探索,吸取多方經驗,為觀眾帶來越來越豐富的視聽體驗。盡管各家平臺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但是彼此卻共同肩負著傳播好內容的社會責任。經過近十五年的開荒耕耘,視頻平臺自制劇早已“脫胎換骨”,整體質量不斷在突破原有的天花板。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早已退場,有的人茍延殘喘,而有的人則通過努力,展示出高開高打的狀態(tài)。顯然,“高開高打”離不開對內容、用戶、市場的挖掘與深耕,對海外流媒體的深入學習,以及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創(chuàng)新思維。
現(xiàn)階段,對于部分“高開高打”的國內視頻平臺而言,不管是HBO、Nexflix還是Hulu,亦或是其他海外知名流媒體品牌,它們是大家的老師,也是大家的合作伙伴,更是大家在未來要趕超的目標,哪怕當下看起來距離遙遠。
畢竟,只有從“師夷長技以自強”成長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的視頻平臺才能夠以優(yōu)質的內容為探路基石,手握獨門武器,讓平臺品牌帶著原創(chuàng)文化真正從本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