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長約100英尺的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很可能將于11日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脫離軌道,成為數十年來重返大氣層的最大物體”。美國《太空飛行》網站9日稱,當前美軍正緊盯長征五號B火箭殘骸,警惕它掉落地面造成損傷。不過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10日表示,中國運載火箭的殘骸掉落軌跡經過精確規(guī)劃,而且火箭大部分結構都會在大氣層中焚毀,基本不會對地面造成危害。
報道稱,長征五號B火箭于5日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后,火箭殘骸正沿著近地點152公里、遠地點270公里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飛行。美國軍方發(fā)布的追蹤報告預測,該火箭殘骸可能將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日23時35分到11日23時35分之間重返大氣層?!暗唧w時間很難預測,大氣阻力和太陽活動的變化都可能影響重返大氣層的時間。而預測時間偏差1分鐘,殘骸掉落的位置就將改變約500公里”。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稱,之所以對該火箭殘骸的動態(tài)如此關注,在于它是1991年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之后最大的失控重返大氣層物體?!伴L征五號B火箭殘骸長約30米、直徑為5米,它的尺寸比近年掉落大氣層的其他航天器殘骸都要大得多”。不過報道承認,目前沒有失控航天器殘骸造成地面人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2011年美國高層大氣研究衛(wèi)星失控再入大氣層時,美國航空航天局估算有人被該衛(wèi)星碎片擊中的概率是1/3200。
中國航天專家、小火箭公號創(chuàng)始人邢強博士10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作為中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長征五號B火箭利用一級火箭直接將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后,剩余的火箭部分的確在軌飛行,它的尺寸比常見的二級火箭要大得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火箭本身結構是“薄皮大餡”,內部燃料在發(fā)射過程中消耗后,剩余的火箭殼體質量并不大,而且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毀。因此與空間站或大型衛(wèi)星相比,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此外,中國運載火箭殘骸的飛行軌跡也并非“不受控”。它經過科研人員的精密計算,并利用火箭鈍化技術,有意縮短在軌飛行時間。通常航天器殘骸的最終落點都在南太平洋人跡罕至的“航天器墳場”。(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