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好朋友開服裝店的,說疫情沒什么生意,讓我們照顧照顧生意。礙于人情外加自己也的確需要褲子,去買了三條。說要不是因為疫情影響,一般都是賣280左右的,給我們算240一條。款式什么的都挺喜歡,當時也感覺挺滿意。直到昨天,我推薦過去的朋友去買,同款褲子200一條。朋友如果說了是我介紹的,那給她便宜了,我心里還會承這個情,問題是不知道我介紹過去的。今天不死心讓另外一個朋友再過去買另外一個同款,也是兩百。。。心里有些不舒服。其實那個價格我也能接受,畢竟自己喜歡了。但是一邊說朋友的朋友必須得少賺點一邊又比別人高價格。。。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遇到的事。一家炸雞店,之前同事的朋友店。經(jīng)常叫她家的外賣,三八節(jié)當天朋友圈發(fā)了說無論新老顧客滿38送一串骨肉相連的,以此類推不封頂。當天我們買了240塊,一樣都沒送。想著也算認識專門去問也不好意思。隔了幾天又出活動,滿50送一杯飲料,我們點了160,原先該送三杯飲料的??墒菦]有。沒有就算了,問題是她弄錯了,多放了一杯小布丁在,給她轉五塊錢也收了。然后告訴我們,她賺的就是我們這些認識的不貪她贈送的錢,要不然每個人都要贈送的,她利潤太低了。從那以后,再也沒去過。
也是自己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去計較,所以明顯的吃虧了。就是想不明白,殺熟的事情她們怎么會好意思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