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055型大型導彈驅(qū)逐艦首艦101“南昌”艦在山東青島某軍港歸建入列,宣告人民海軍驅(qū)逐艦正式實現(xiàn)了由三代到四代的跨越。不過,我們今天講的倒并不是這個,通過歸建入列儀式的照片可以看到,同樣停泊于某軍港的遼寧艦,在背景板后露出了半個高大的艦島。
▲航母的帶刀護衛(wèi)入列,航母本身的存在感當然也要刷一波
而從這露出來的半個艦島來看,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遼寧艦的一個變化:在去年初經(jīng)過改造后,艦島外側(cè)涂刷的舷號“16”現(xiàn)已被抹掉,又恢復成了改造之前的樣子,這也印證了前些時候遼寧艦取消了艦島舷號的消息。
▲對比2019年剛剛完成改裝出塢的遼寧艦(本圖),可以看出,在南昌艦歸艦入列儀式上的遼寧艦,其煙囪和電子戰(zhàn)設備平臺之間的舷號“16”消失了,以此圖作為微博頭像的圖片拍攝者都表示,“我的頭像絕版了”
對于一直關注著遼寧艦點滴變化的筆者本人來說,難免對此覺得有些可惜。要知道,相比于遼寧艦自2012年底入列到2018年入塢改造這段時間,較為頻繁的報道和數(shù)量較足的新聞圖片;2019年初完成改裝至今的公開報道,特別是帶艦島舷號的新狀態(tài)下,清晰的影像畫面更是難得一見(主要還是受天氣影響,去年海上閱兵的好圖太少)。
▲帶艦島舷號的遼寧艦(上)基本只有在大連入塢改造前后的全身圖,但像下圖一樣角度較好的全身圖,可能就此很難再有了
總之,艦島舷號短暫存在不到一年后的消失,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據(jù)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取消艦島涂號的原因之一,是在實際使用當中發(fā)現(xiàn),其空中識別效果較為一般。實際上,在晝間空中識別當中,航母的身份更多是由涂刷在艦艏飛行甲板末端的舷號進行辨認。
而且由于我國在航母發(fā)展當中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選擇了“一艦一型”路線,每艘航母在外觀上,特別是艦島輪廓上較為明顯的差異(如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的布局、山東艦主桅和煙囪間明顯的“凹陷”),也能夠起到更多的識別作用。至于夜間識別方面,細心的讀者可能還記得,遼寧艦當初在艦島上涂刷艦島舷號時,并未在舷號邊緣上加裝燈具,盡管可能采用在艦島其他位置布置射燈的方式進行照明,但最后的驗證結(jié)果很有可能是其照明效果也并不理想,難以看清數(shù)字。
▲從這張舊圖上來看,遼寧艦艦島上的舷號并無較為理想的照明條件
我們之前曾說,“如果兩艘(航母)都刷艦島舷號,那么反而有可能造成在遠距離上的難以判別”,現(xiàn)在從遼寧艦取消艦島舷號看來,確實存在這個問題。理論上說,如果讓兩艦中的一艘保留艦島舷號,或者干脆采用黑色識別帶等方式都能勉強解決問題;但中國航母的規(guī)??隙ú粫T?艘,那么從今后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還是要講究一個規(guī)制問題。
艦島舷號的模仿對象,是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在艦島上布置舷號,一者是由于各角度的識別需求,二者則受到長期以來的習慣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實際上美軍航母歷史上并沒有將舷號涂刷在艦艏兩側(cè)過,所以艦島舷號還有在水平方向起到目視識別的作用,也成為了目前美軍航母通行的做法,并形成了成文字的規(guī)范。
▲這么一想,075的舷號怎么刷也很值得關注一下了
不過,依筆者來看,甲板號與艦島舷號的組合,似乎也并非完美無缺,由于美軍新一代“杰拉德·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艦島體積大幅縮小,舷號的尺寸和位置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空中目視效果實際上有所下降,二來是相比艦艏兩側(cè)舷號,艦島舷號在可視范圍上也有一定的不足。
▲“卡爾·文森”艦島上的“70”舷號,縱向高度達將近四層甲板
▲隨著“福特”級的艦島大幅縮小,一同縮小的艦島舷號反而開始有些看不清了
在遼寧艦以及后續(xù)建造的山東艦上,雖然艦島體積不小,但出于原始設計的原因,艦島側(cè)面的天線等設備布局相對來說還是更復雜一些,側(cè)面可用空間較為局促,這也無形中限制了艦島側(cè)面所布置舷號的尺寸和可視范圍,進而影響了空中識別的效果。
其實回憶一下當初在遼寧艦艦島上涂刷舷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在涂刷艦島舷號之后至今,艦艏兩側(cè)的舷號“16”仍然保留。這似乎也能說明在遼寧艦涂刷艦島舷號這近一年的時間里,在涂裝效果驗證中,綜合各方面因素對比,這種設計被認為與之前的艦艏兩側(cè)舷號+飛行甲板涂號相比,識別性上沒有太大的提升。
▲由于艦島原始設計的原因,遼寧艦艦島上能涂刷舷號的位置不多,且面積很小。在艦島舷號與艦艏舷號同時可視的情況下,遠距離看上去艦艏舷號還要大不少——換言之,即使飛機處于航母側(cè)面低空飛行,看不見甲板上的舷號時,艦艏舷號也比艦島舷號更易識別
▲同樣設計時間較早的山東艦,也很難找出一個適合涂刷艦島舷號而又足夠大的區(qū)域,當初養(yǎng)雞與河馬“靈魂作畫”的這兩個位置,其實都有些尷尬,最終山東艦入列時就沒有涂刷艦島舷號
不過,盡管目前看來,我們選擇了回到艦艏兩側(cè)舷號+甲板涂號這樣一個組合,更大尺寸的艦艏兩側(cè)舷號也能部分補償目視識別的效果,但對于即將裝備彈射起飛型航母的人民海軍來說,彈射起飛的航母艦艏外飄程度更大,也就意味著彈射起飛航母的艦艏舷號可視范圍更差一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國海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選擇只在艦島刷舷號,也有對艦艏刷舷號可視范圍不足(美艦的舷號尺寸本就偏小些)的考慮。
▲由于彈射起飛航母的艦艏部分更寬、更扁,所以這種情況下在艦艏兩側(cè)涂刷舷號的視覺效果就會相對更差,從上向下看會更易被飛行甲板遮擋
好在就像此前我們曾經(jīng)多次講過的那樣,目前我國的兩艘航母,更多的是為了在一年中有更多的時間有航母可用,在編隊中同時組織兩艘航母的探索意義、政治意義等要大于實際意義。而且正如前文所說,由于我國在航母發(fā)展上選擇了“一艦一型”的快速迭代發(fā)展策略,導致在現(xiàn)有幾艘服役和在建的航母之間,乃至包括后續(xù)幾艘航母之間,都會具備其較為與眾不同的外形特征,起到代替舷號的識別作用;而這種“小步快跑”式發(fā)展所爭取的時間,也足夠讓部隊在航母的晝、夜間對空對海識別方式領域,進行更合理和科學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