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最近表現(xiàn)得越來越狂躁,不斷到我國周邊挑釁。不過,它這樣做也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它有自信不會出什么大事兒。然而有一個國家,明明實力遠遜于美國,干出來的事兒卻比美國還要囂張,直接越線構工設障,阻礙我軍正常巡邏。這個國家,就是印度。這不由得想讓人問一句,幾十年前的教訓,它這么快就忘了么?
印度士兵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就開始在我國周邊挑事兒,多次警告還不聽,甚至還試圖發(fā)起進攻。沒辦法,忍無可忍,我們被迫自衛(wèi)進行反擊。結果大家也都清楚,以至于當時很多人都搞不懂,“印度究竟是哪兒來的底氣?”
當初如此,現(xiàn)在更是如此,現(xiàn)在中印兩國的軍事實力差距比當初要大得多。要知道,60年代的時候,在裝備方面,我們其實并不占優(yōu)勢,甚至還有所不如。就這樣,還是把印軍給打得落花流水。而現(xiàn)在,中國在裝備方面,和印度相比已經(jīng)占了相當大的優(yōu)勢。兩國軍工體系的差別,決定了現(xiàn)在的印度,基本上沒有勝率。
維克蘭特號航母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航母來說,印度的國產(chǎn)航母維克蘭特號造了多久?沒記錯的話,1999年印度就批準了首艘國產(chǎn)航母“藍天衛(wèi)士”號的建造計劃,2002年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建計劃,預期是在2008年建好。而“藍天衛(wèi)士”號,就是現(xiàn)在的“維克蘭特”號,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結果大家知道,維克蘭特號至今仍未入役,推遲一年又一年。
為何會這樣呢?“維克蘭特”號雖然說是國產(chǎn)航母,可卻沒有一點“國產(chǎn)”的樣子,設計圖是法國給的,部分設計由意大利幫助完成;艦載機用的是俄羅斯的“米格-29k”,其他很多設備也是從外國進口的。而且計劃一改再改,從2.8萬噸到4萬噸,可能是看到其他國家的航母之后心癢難耐吧。
米格-29k艦載機
而我國首艘國產(chǎn)航母山東艦,相比來說順風順水得多,2013年開始建造,2017年就下了水,經(jīng)過幾次海試后,2019年12月就正式服役,研發(fā)、建造、海試、服役,可以說是一氣呵成。而且相對于印度來說,我國玩兒航母的時間比較晚,還面臨了比較嚴密的封鎖,不像它那樣可以獲得其他國家的幫助。但結果卻完全顛倒,中國憑借改建瓦良格號的經(jīng)驗,摸索出了航母建造技術,迅速整出了山東艦。
山東艦正式服役
以小見大,航母的建造歷程和結果,反映了中印兩國不同的軍工體系,這也造就了兩國國防體系構成的極大差異。我國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自己搞出來的,對性能了解的十分透徹,維修保養(yǎng)、零件替換啥的也十分方便,各類型武器裝備進行體系作戰(zhàn),也比較方便。
中國軍工體系強大
反觀印度,裝備眾多,也不乏先進裝備,可卻是“萬國造”,這就導致很多弊端。他們沒有能力自己維修保養(yǎng),也缺乏替換零件的生產(chǎn)能力,要是作戰(zhàn)時遇到極端情況,比如對方派出航母進行封鎖,他們怎么維修損壞的裝備。同時,要是武器供應國受到壓力,會不會繼續(xù)提供零件啥的?此外,來自各國的裝備,想進行體系作戰(zhàn),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比如印度就曾出現(xiàn)自家導彈擊落自家飛機的事兒,這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所以,要是真的“作死”,它將會面臨比幾十年前更嚴峻的局勢,當時受限于交通運輸條件,后勤補給不易,現(xiàn)在可方便多了。(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