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位著名的道家學者,名叫陳摶。他不僅靠睡覺出名四方,還以睡覺來滋養(yǎng)身體。陳摶可不是一般的能睡,根據(jù)《唐才子傳》記載,他一覺睡下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夠起來,如此夸張的睡眠時間,著實震驚后人。
據(jù)說陳摶曾經(jīng)還寫過《喜睡歌》,大體的內(nèi)容是他生性笨拙只是喜歡睡覺,除了呼吸之外什么都覺得累。宇宙上面看起來空空的,人生大概就像喝醉了一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為了為誰,還不如在高大的廳堂睡一晚。也許睡覺真能讓人長壽,陳摶活到了118歲,才不幸離世。
陳摶的“懶”是基于養(yǎng)生,最后成了長壽老人。而在如今,還有一位號稱“中國第一懶”的楊鎖。那么,他的懶又來自何處?其結(jié)局又是如何?還請各位接著往下看。
楊鎖乃是河南信陽羅山縣朱堂鄉(xiāng)保安村人,生于1986年。由于是家里唯一的獨子,所以楊鎖的爸媽對他可謂是十分溺愛,甚至為他取名字那時候特意在名字里帶了一個“鎖”字,寓意就是為了留住他。
那么父母究竟有多么溺愛楊鎖呢,其8歲時,父親還是天天費力氣用擔子帶著他,心疼不讓他走路,怕他受累。和楊鎖一個村的人也曾透露過,其實楊鎖很小的時候便想幫家里分一點力,只要他的父母只要發(fā)現(xiàn)了他在,就堅決不讓楊鎖幫忙。
后來在楊鎖13歲的時候,楊鎖的父親不幸去世了,家里的重擔便落到了母親的身上,但再苦再累,楊鎖的母親都一個人扛,堅決不讓兒子插手。后來母親因為過度操勞也病倒了。
也就是這會,楊鎖母親才想起來可以叫兒子搭把手。然而為時已晚,此時的楊鎖常年由于常年不勞動。,已經(jīng)懶惰的不能自拔,不想上外面出力干活。甚至母親要他幫忙,他還會動手打母親。
攤上這樣一個兒子,再加上沒日沒夜的操勞,楊鎖18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失去雙親的楊鎖不得不去投靠堂哥楊德玉。而堂哥楊德玉也沒有什么文化,為了為家里分擔他在鎮(zhèn)上的一個建筑隊出力,他看楊鎖失去父母挺可憐的,一邊好心收留了楊鎖,一邊想著楊鎖應該能干些活,掙錢貼補家用。
沒多久,楊德玉就把楊鎖帶到了上班的建筑隊。然而,由于工地太熱,楊鎖沒干多久又跑回了家中。
村里人看楊鎖這般心里也著急,鄰里街坊便將他介紹到城里的酒店做服務員,可楊鎖去到城里什么都讓人伺候。這哪里是去做服務員的,分明是是去做大爺,酒店的工作人員無奈之下便把楊鎖趕走了,而楊鎖又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跑回了家。
一直以來,楊鎖從來沒有過關(guān)于未來的規(guī)劃。他不僅變賣了家當,每天的生活除了睡就是沿街乞討,乞討來食物,吃完接著睡,天冷實在受不了的時候,他就燒些近處的東西取暖,他甚至懶得都不愿意走出去上廁所,就在屋里解決大小便。
終于,在2009年冬天那會,堂哥楊德玉正忙著準備年貨時,突然想起楊鎖還在那破舊老屋里,便趕忙帶著飯和被子匆匆忙忙趕去他家。遺憾的是,等楊德玉推開門時,發(fā)現(xiàn)楊鎖已經(jīng)餓死在家中了,享年23歲。
楊鎖去世了,村里人沒有一個人為他傷心流淚。大家都恨鐵不成鋼的說:“從來沒見過這樣被溺愛的孩子,愿意被餓死、凍死,也不愿意干活,他父母以為不讓他干活是為他好,其實是害了他呀?!?/p>
縱觀楊鎖一生,不難看出溺愛對一個人成長的危害。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