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賈玲在如今的喜劇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郭德綱和他掌舵的德云社更是撐起了相聲界的半邊天,推動著國內相聲藝術的發(fā)展。
可是作為相聲領軍人物的郭德綱曾經(jīng)也是久久不得志,2003年參加cctv全國相聲邀請賽只拿到了一個三等獎,和他同場競技的賈玲拿到了一等獎,當年的賈玲只有21歲。
多年之后,郭德綱相聲受到歡迎名氣也隨之大漲,這場敗給賈玲的比賽也引來了不少猜測。
有人說賈玲奪冠全都因為她的師傅馮鞏的幫助,也有人猜測是郭德綱得罪了主流相聲界的大佬被封殺。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2001年,第二次參加藝考的賈玲順利通過中央戲劇學院的面試,在報考專業(yè)時學校提供了戲劇表演和喜劇兩個選擇。
當時賈玲的母親接到了學校定專業(yè)的電話,因為是南方人,校方的老師誤將戲劇聽成了喜劇,就這樣陰差陽錯的賈玲懷揣著表演夢想學起了相聲。
同年郭德綱和于謙惺惺相惜,兩人開始搭檔說相聲。但當時的德云社每場演出觀眾不過十余人,郭德綱師徒兄弟十余人艱難的維持著。
因為相聲小劇場生意慘淡,一大家子人的開銷常常是入不敷出,最艱難的時候,為了生計,郭德綱曾接受安徽衛(wèi)視一檔節(jié)目4000元酬金的邀約。
這個節(jié)目要求他在街邊的一個商店的透明櫥窗里生活48個小時,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一邊要給路邊的人表演逗樂,一邊還要忍受圍觀人的指指點點。
2003年,郭德綱和賈玲都接到了相聲大賽的邀請,彼時的賈玲初出茅廬需要比賽歷練,30歲還沒有上過電視的郭德綱也苦于沒有名氣急需展示的平臺,希望借此躋身“主流相聲圈”獲得個鐵飯碗。
郭德綱在大賽上的相聲至今依舊可以搜到原版視頻,為了符合電視播出的標準,郭德綱和于謙特別創(chuàng)作了《你好北京》這個相聲,主題依舊是“老于家”,包袱形式在當時還是很新穎的。
賈玲和師哥搭檔表演的相聲《怎么了》也加入了不少新鮮的笑料,也還是把現(xiàn)場評委都逗笑了。
從當時的視頻可以看出郭德綱的表現(xiàn)無論從氣口還是包袱都是略勝一籌的。那他沒奪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賈玲在最近一期《王牌對王牌》節(jié)目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因為當時比賽有要求,每個作品限時12分鐘,賈玲和搭檔排練修改過無數(shù)次,提前把表演時間正好卡在11分58秒,然后下臺鞠躬,時間安排幾乎完美。
可是看過郭老師相聲的粉絲們都知道,郭德綱和于謙“老兩口”在說相聲的時候經(jīng)常放飛自我,一個相聲四五十分鐘都是常有的。
比賽的時候就像賈玲描述的那樣“郭老師可能不希望在這種束縛下說相聲?!彼?,妥妥的超時了。
這就好像考試的時候,賈玲的答案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她get到了所有采分點,而郭德綱的回答太過開放。
最后,賈玲贏得比賽堅定了她的喜劇夢想,繼續(xù)回歸學校。郭德綱敗走麥城,從此不再對“主流相聲”抱有幻想,繼續(xù)為德云社尋找出路。
大賽之后郭德綱沒有受到多少關注,也沒有被現(xiàn)場的名師評委看中,自知進入“體制”無望的他繼續(xù)想辦法維持生計。
轉機在04年開始到來,郭德綱在這一年結識了侯耀文并很快拜師,算是在相聲圈找到了一個有話語權的靠山。
2005年,鳳凰衛(wèi)視對郭德綱進行了一次專訪,隨著節(jié)目的播出,很多人開始關注到有個叫郭德綱的相聲演員,開始看他的相聲,也開始被他包袱密集的相聲風格所吸引。
郭德綱火了,從此德云社開始了一票難求的商演道路。雖然中間經(jīng)歷了徒弟出走、主流抵制等插曲,但都沒有阻擋住郭德綱成名的腳步。
沒有背景、沒有資金支持、沒有口碑 ,郭德綱硬是把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一把爛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讓德云社成為了國內最大最成功的相聲社團。
最近幾年,娛樂圈的高收入讓大家對演員和名人都頗有微詞,認為他們沒做什么貢獻,都是在“空手套白狼”。廣電出臺的“限薪令”也表明了官方對過分高收入的不滿。
其實,在娛樂圈中,并不是人人都生來優(yōu)越的,手拿爛牌打出王炸的還真不在少數(shù)。
6歲喪母,被父親拋棄和爺爺相依為命,七歲成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后來被盲人二叔收養(yǎng)靠賣藝為生,17歲進了公社文藝宣傳隊,靠看人眼色演二人轉過活。
靠著只夠填飽肚子的微薄收入堅持到33歲,終于被姜昆看中,走上春晚舞臺,靠小品《相親》一舉火遍全國大街小巷。他就是趙本山。
還有出生在貧民區(qū)的周星馳、中學輟學打工的周潤發(fā)、農民工出身的王寶強等等,隨便誰的身世拿出來都夠和小白菜比上一比的。
他們都在最難的時候選擇了堅持努力,扛下了自己該擔的責任。一把爛牌又如何,一無所有又如何,不拼一把手里就永遠是這些爛牌。
努力也許不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