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美軍戰(zhàn)略司令部(US STRATCOM)在推特上發(fā)布了一份指責中俄朝戰(zhàn)略武器發(fā)展的簡報圖,大體上描述了目前美國“對手”近年來的核武裝力量發(fā)展脈絡。戰(zhàn)略司令部這份簡報圖雖然不長,但大體上涵蓋了中美俄目前外界所知的主要核武器項目,算是為美國的老百姓做了個科普。

根據美軍戰(zhàn)略司令部的簡報圖的描述,在過去10年里,解放軍發(fā)展部署了3種有效的新型投送載具:東風-31AG、東風-5B和東風-26。在2030年內(10年內)將部署三種有效的平臺:東風-41和巨浪-3,還有井基部署DF-5的另一種改進型DF-5C,以及隱身轟炸機。但在未來相關核平臺和核投送載具方面,即將部署的,適配于轟-6N的空射彈道導彈(美國稱之為CH-AS-X-13)在10年內都不會進入生產階段,同時解放軍還在發(fā)展下一代戰(zhàn)略核潛艇096型也會在2030年后入役。在這份簡報的最后,美軍還宣稱要發(fā)展新的核武器,應對“今天和將來真實存在的威脅”云云。

這份簡報是去年10月24日戰(zhàn)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上將在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發(fā)言的精簡版。去年10月,主管美國核打擊與核反擊的美軍戰(zhàn)略司令部,向國會的重要議員們介紹了中俄朝三國對美“核威脅”的基本情況。
理查德在聽證會上指出,解放軍、俄軍和朝鮮人民軍在過去10年里已發(fā)展多型先進核載具,擴大了核載具數量,和目前只發(fā)展了三款核載具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對美國的現有核載具形成了“優(yōu)勢”。在聽證會上,理查德還表明,解放軍正在發(fā)展天基早期預警能力,同時在發(fā)展轟-6N和新型潛射導彈等三位一體打擊力量,優(yōu)化指揮控制系統(tǒng),同時增加了彈頭數量。

雖然受限于情報來源和分析方法,美軍的這份的報告并不算精確,對于很多新的項目并沒有做到“料敵從寬”,但依舊可以看作美軍官方對于中國核力量發(fā)展的一次比較全面的評估。這也是我國去年閱兵中全方位展示核武力以后,美軍做出的直接回應。
美軍的軍費全球第一,美國的核武庫,包括彈頭、核導彈、核轟炸機還有戰(zhàn)略核潛艇規(guī)模都是世界第一。除此以外,美軍正在發(fā)展的三個核武器項目——GBSD、B-21和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單項目耗資都在1000億美元以上。因此戰(zhàn)略司令部這份報告煞有介事的說美國“核武庫規(guī)??s小85%”而“中俄核擴軍”,無非是一種“賊喊捉賊”。其目的,當然是為本國下一階段核武器新平臺的相關研發(fā)、制造提供更加充足的理由。同時,隨著美俄核軍控條約到期,美國這種“科普”性質的宣傳,也為后續(xù)拉中國進入核裁軍三邊條約的政府動作打好輿論基礎。
但這份文件也說明中國過去20年里核武力規(guī)模和核武器質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國在核武力部署和發(fā)展方面是高度保密的,有效維持了“信息黑洞”這一優(yōu)勢。但是從公開的信息也足以看出,在過去十年里,我國的核擴軍和常規(guī)武力擴軍一直是同步進行的。
這一點體現在我國的載具發(fā)展上。在載具發(fā)展方面,去年國慶閱兵中亮相的5型核載具(東風-5B,東風-26,巨浪-2 東風-41和東風-31AG),基本上都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立項的,和我軍幾乎所有三代平臺和四代平臺立項時間一致。這證明,我國的核武力與常規(guī)武力發(fā)展邏輯是一致的,研發(fā)目的都是要為上升的國力保駕護航,而1910工程的閱兵可以視為這一代核平臺研發(fā)成功后的一次集體展示。

和載具發(fā)展同步的是,我軍的核部隊編制規(guī)模也在軍改后得到了擴大。關于我火箭軍的核導彈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筆者就算知道也是不能寫的。但公開資料表明,在軍改前,一共有超過10個洲際導彈旅。軍改后,火箭軍執(zhí)行了基地-旅的編制體制改革,導彈旅數量整體增加,其中洲際導彈旅被擴充到了接近20個,編制擴大了60%。
而且,在火箭軍上一輪編制體制改革中,每個導彈旅的導彈發(fā)射數量也有了顯著增加。我國的核載具數量,從接近百枚發(fā)展達到數百枚??紤]到東風-5B和東風41兩種導彈具備多彈頭(MIRV)能力,我國的核彈頭數量也從上百個增加到達到數百枚彈頭的水平。

核導旅公開信息較少,但只言片語中仍然可以發(fā)現編制體制有所擴大
與之相對的,美俄的核載具數量,在New Start條約的規(guī)定下,僅僅保持有700多枚載具,1550發(fā)部署狀態(tài)的彈頭。在載具總量方面,解放軍的載具數量已經達到了美俄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還不考慮空軍某轟炸機旅需要的32枚彈頭/導彈以及6艘094需要的72發(fā)巨浪-3型潛射彈道導彈與72枚以上適配的彈頭。如果在計算這些載具以后,我軍的載具數量與美俄之間的差距還會進一步縮小,但由于我軍目前列裝的多彈頭載具較少,總體彈頭數量有差距。
雖然現在大量火箭軍部隊處于“缺編”、“頂編”狀態(tài),空軍和海軍的兩款新型導彈尚沒有太多公開消息,但是如果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在未來5年補齊了編制內導彈和彈頭,那么解放軍編制內核武力規(guī)模,將接近New Start條約下的美俄三分之二的水平。

??哲娦陆ê肆α俊坝袡C無彈”的局面,還要持續(xù)一段時間
雖然當前中國核武庫規(guī)模較小,但中國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擴充核載具和核導部隊,足以引起美國的重視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核焦慮”。
首先就是美國自認為陷入了核劣勢。在過去30年里,美國基本維持了一家獨大的核軍備態(tài)勢。冷戰(zhàn)結束以后,美國和俄羅斯在START條約下維系了相同的核規(guī)模,但美國依靠核載具的先進性能,維持了對俄的核優(yōu)勢。但隨著中國崛起,加上俄羅斯研發(fā)了“薩爾馬特”和“先鋒”等新的有效核平臺成功研發(fā),中俄核力量之和已經是簡單的1+1>1。這種態(tài)勢變化對于“大國競爭”時代的美軍,是“80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二戰(zhàn)結束開始,美國對于太平洋西岸遠東的地區(qū)的核力量投入就較少,有限的核武器僅僅負責打擊蘇聯遠東方面的目標和中國境內的工業(yè)/軍事目標。在冷戰(zhàn)結束以后,美蘇雙方削減絕大部分戰(zhàn)術核武器和80%的戰(zhàn)略核武器,美軍的主要核力量也因此部署用于對付歐洲的俄羅斯。如果中國核武器規(guī)模增長,美國戰(zhàn)略司令部勢必要分兵,向西海岸部署更多的核潛艇與轟炸機部隊,以及至關重要的偵察情報力量,以應對解放軍的核力量。這對于美軍整體的核態(tài)勢而言,是一種字面意義的“拆東墻補西墻”。

美國搞霸權主義,長期目標是維持超過中俄之和的優(yōu)勢核武力。為了避免“此消彼長”,美軍最好的應對手段是核擴軍。但美國的整體國力,加上國內的政治意愿,以及當前的START體系,無法支持美國在未來建造對中俄的“絕對核優(yōu)勢”。
首先是核載具問題。美軍的現有核平臺正處于集體升級換代的進程當中,短時間內無法擴充數量和質量。美國的主流核載具,包括B-2轟炸機、民兵-3陸基彈道導彈還有三叉戟-D2潛射彈道導彈,都是80年代前后定型的,雖然在今天的同類武器中仍屬先進,但其裝備本身即將壽終正寢,美軍亟待研制新的平臺替代解放軍的載具。美軍目前軍費的大頭,就用于研發(fā)B-21、GBSD和哥倫比亞級戰(zhàn)略核潛艇上。這三款武器的研制費用,均高于F-35和10艘“福特”級航母,而且20年代早期無法定型。
而在政治意愿方面,雖然美國國內已經就START條約不符合美國利益達成了共識,但“不參加軍備競賽”目前仍是美國民眾和兩黨的“政治正確”。即便是目前較為鷹派的共和黨黨內,“核競賽”都是一個難以達成共識的話題,在民主黨控制眾議院的今天,即便是特朗普當局也無法動搖國本開啟對抗中俄的核競賽。
美國當前的核態(tài)勢和歐洲20世紀初期“戰(zhàn)列艦競賽”的趨勢很像,美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也和當年的英國類似:發(fā)動輿論攻勢,對內宣傳民族主義,讓兩黨為核擴軍達成共識;對外逼迫中國“就范”,簽署類似于《華盛頓海軍條約》那樣核裁軍條約,通過條約的方式維系美國霸權。
美國這種“中國核擴軍”的簡單宣傳從今年開始就沒有停過。自美俄開始就New Start條約續(xù)約談判以來,特朗普當局的一貫政策就是拉中國進入條約,為此還在3月炮制了什么“中國在新疆核試驗場實施小當量核試驗”云云來造勢,制造國際輿論逼迫中國參加美俄核裁軍談判。雖然美國對于中國“核裁軍”的目標沒有達成共識,同時模糊的解放軍核政策也讓美國當局無法指定確切的目標。但在特朗普時代,“有棗沒棗打三桿子”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常態(tài)??梢灶A見的是,隨著美俄續(xù)約談判走向僵局,美國未來幾個月對于中國核力量的指責將會越來越多,戰(zhàn)略司令部這樣的“輿論宣傳”也會越來越多。
就在筆者這篇文章周五成文的時候,環(huán)球時報總編同日一篇呼吁核擴軍的社論也引發(fā)了網絡討論的熱潮,筆者的這篇軍評也算是無意中趕上了一個熱點。胡編的觀點無疑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憂慮。核武器是維系人類和平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是人民群眾安寧生活的武力基石。只有我們的人民核武力擁有足夠的威懾能力,才能讓老百姓吃下“定心丸”,安居樂業(yè),謀求發(fā)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講,無論美國人如何渲染中國的核威脅,在輿論上興起什么風浪,中國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打造符合歷史潮流和人民需要的核武庫,才是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最佳方法。

老胡是在5月8日發(fā)表的社論,作為一個老戰(zhàn)地記者,老胡在發(fā)表社論時,應該想起了那些死在貝爾格萊德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