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3單成交,林亞同事這兩個月的傭金收入就超過50萬元,“大發(fā)了?!?/p>
張蕭 | 插圖
年齡超過40歲,買房為了養(yǎng)老,踩盤僅1-2次,只要第一眼印象滿意,就迅速出手。在廣東省中山市,活躍著一波土生土長的香港大齡購房者,他們?yōu)樽约和诵菀院蟮酿B(yǎng)老“大計”尋尋覓覓。
同一節(jié)點,年輕的港漂Eva,正等待心儀的深圳福田口岸新盤入市,她說,其他城市就不考慮了。
同樣畢業(yè)于香港、拿到香港居民身份的Yvonne,則堅定地將購房范圍圈定在香港城中。
2019年11月6日,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了三類16項普及惠民及便利香港專業(yè)界別到大灣區(qū)發(fā)展的政策措施。大灣區(qū)9個城市樓市徹底向香港居民敞開懷抱。
廣州走得更遠一步,港澳人士在廣州各區(qū)購房,無需再提供學習、工作、居住證明,僅需提供港澳身份證和通行證,并滿足境內無房的條件,即可購買一套住宅。
受夠了高昂房價的香港居民,踏上了北上購房征途。這是不同年齡階層的香港購房者,選擇不同置業(yè)路徑的三個故事。
中山買房養(yǎng)老
在中山市城區(qū)的國際酒店,抑或是中山港碼頭,這些天,香港客人只要一走下直達快巴或快船,守候在周邊三兩成群的中介人員就一哄而上,迅速截獲。用行內話形容,這是在“撈客”。
從2019年9月開始,“撈客”戰(zhàn)術在中山市各大連接香港的交通要點愈發(fā)常見?!斑@個時間點,從香港過來看房的客戶的確增加了不少?!绷謥喺f,中山房地產中介圈內,新近流行一句話,得香港客者得天下,“接到香港客戶就發(fā)財了?!?/p>
他是中山市Q房網的一名中介人員,在房地產行業(yè)摸爬滾打了三年,最近半年的樓市景象出乎他意料——以前中山并非沒有香港客戶,但現(xiàn)在,香港人更愛抱團來買房。
林亞的一位同事,上個月剛剛促成一單香港客戶在中山市區(qū)的豪宅成交。不到三周時間,這個香港客戶又接連介紹了另外兩個香港朋友前來。
提起同事的香港生意,林亞直呼運氣好。
同樣是在中山。作為一家TOP30房企中山區(qū)域的營銷人員,張陽所負責的樓盤,2019年5月至今,香港購房者已經占到整體成交的80%。
但在此之前,中山的限購政策猶如攔路虎,“那時候,十臺客里面都未必有一臺是香港客。”張陽告訴經濟觀察報。
按照過往規(guī)定,香港居民需要在境內工作、學習滿一定年限,方可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對于實施住房限購政策的城市,香港居民購房還需符合當地政策規(guī)定。
而中山這一輪限購政策始于2017年,彼時,中山市要求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必須提供半年以上在中山連續(xù)繳納個人所得稅證明或社保證明,才能購買1套新房;對于在中山轄區(qū)內沒有住房但祖籍中山的華僑及港澳臺同胞家庭,允許購買1套新房。
“從去年5月開始,中山就逐漸放開了港澳人士的限購條件,只需要提供一個月的社保證明就可以了?!边@成為張陽樓盤香港客量增加的一大因素。
更直接的“一把火”出現(xiàn)在2019年11月6月,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釋放了包括“豁免香港居民在大灣區(qū)內地城市購房的工作年限證明等限購條件”在內的多項惠民措施。
由此,香港居民獲得直通粵港澳大灣區(qū)內地城市的“房票”,“現(xiàn)在港人在中山買房要求更簡單,只需要提供一份中山的無房證明,出具社保記錄就可以了,沒有任何年限限制。”林亞說。
林亞近期剛剛促成一單成交,對方是一位已過知天命年紀的香港長者。從未萌發(fā)內地購房想法的他,在限購放開之后突然冒出念頭,要到中山養(yǎng)老。
年齡在40-50歲以上不等,買房目的更多是為了養(yǎng)老,青睞的戶型面積多在100平方米左右——這是近期這部分北上購房的香港客戶畫像。他們選擇到中山看房,本身早已具備強烈的購買意愿,基本上只需要1-2次踩盤,看到喜歡的房源,下手速度極快。
2019年的最后兩周,Michael就在為房子奔波的路上度過。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yè)擔任高管,還有4年該退休了。
不想回香港,也不想離得太遠,Michael最終將目光投向中山。一天時間踩盤,隔周將老婆帶到中山,當場拍板入手,整個購房流程干脆利落。
他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香港國際機場轉輪渡可以直達中山港碼頭,全程大約一個小時,深中通道很快就會開通,交通頗為便利;中山的常用語言是粵語,溝通不存在問題;房價便宜,尤其是還有不少品牌新盤可供選擇。
港漂置業(yè)夢
林亞正聊起自己帶香港購房者踩盤的經歷。
“我們一起參觀項目樣板房,踏進主臥,一個面積大約30多平方米的大套間??蛻艟腕@呼,單這個主臥,都有我女兒在香港買的房子那么大了。”
選擇中山之前,這位香港購房者曾在香港看上一套房子,折算下來,均價大概人民幣16.5萬元/平方米。
一路高昂的房價,狹小的人均居住面積;700多萬香港人,不到50%的住房自有率,種種都是驅使部分香港大齡購房者外流至內地的根本原因。
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布過一份《2016年中期人口統(tǒng)計》報告,里面顯示,香港家庭住戶的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為15平方米。
而2003年至今,香港房價一直逆周期上漲,美聯(lián)物業(y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樓價雖然由高位回落,但與2018年底相比,仍呈現(xiàn)微幅上漲趨勢。截至2019年24日,香港樓價指數為165.11,2019年累計漲幅約2.55%。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斑@一句話,兩度被寫進施政報告里。
林亞帶看的樓盤是雅居樂劍橋郡,毗鄰中山市中心區(qū),精裝均價1.5萬元/平方米。兩相對比,單價差距超過10倍。
價格上的絕對優(yōu)勢足以對香港客戶迅速產生吸引力,原本預計購買100平方米戶型,最終這位香港購房者一舉拿下一套140平方米的豪宅。
“地域性、價格和樓盤體量”,林亞在與香港購房者的接觸中,總結出他們到內地購房的三大考量因素。
如果從地域性進行觀察,過往,香港人對粵港澳大灣區(qū)的9座城市,感觸更多的當屬深圳、東莞,中山未必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張陽接待過的很多香港購房者,對深圳市場如數家珍。畢竟從地緣性來看,深圳距離香港最近。
但也正因此,這類香港購房者對深圳的高房價早有預期?!耙郧?,他們更加傾向深圳或東莞,現(xiàn)在?直白點說,買深圳的樓盤,還不如直接在香港買房?!睆堦栒f,最近半年時間,很多香港購房者選擇直接到中山看房。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當一部分香港大齡購房者在中山樓市中為未來的養(yǎng)老“大計”尋尋覓覓時,年輕的港漂們卻依然將目光放在深圳這座城市。
2019年前11個月,港人通過美聯(lián)深圳累計購房的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若單獨統(tǒng)計2019年7-11月,港人累計買房的數量,更是同比上漲94%。
已經換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身份證的Eva正苦苦等待深圳福田口岸的新盤入市。她在香港完成學業(yè),爾后留在這座繁華的城市,打拼了幾年,順利拿到香港永居身份。
早從去年底,Eva就開啟了自己在深圳的看房之旅。她上班地點在香港新界,工作時間比較靈活,“過關”對她而言并非麻煩事。由于本身并非港二代,在深圳購房,更便于與內地的家人相聚。
于是,臨近深圳福田口岸的綠景紅樹灣,被列入她彼時的考慮范圍內。案場銷售前期給到她的口徑是,預計價格介于7-8萬元/平方米左右,只需提供香港身份證、回鄉(xiāng)證和無房證明,甚至連社保證明也不需要。
然而,開盤之后動輒10萬+的單價,阻擋了她入市的“腳步”。她也一度轉向香港的樓市,但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讓她憂心不已。如今,Eva屬意的一個福田新盤仍未開售,她說,咬咬牙等下去,其他城市不考慮了。
留港意愿
“新年快樂。”1月1日凌晨,Yvonne從自己的微信發(fā)出一條朋友圈,配圖是新年第一天與朋友們歡聚的合照。
這是Yvonne來到香港的第五個新年。四年前,她從香港一所大學碩士畢業(yè)后,順利拿到留港簽證,成為一名港漂。
時至今日,Yvonne每個月至少會抽出一天,穿梭到深圳,逛街、購物、聚餐??這里儼然是她生活的第二場所。
但與Eva截然不同的是,在Yvonne的購房大計中,深圳并未列入選項?!俺院韧鏄房梢砸粋€月去一次,但我不在內地工作生活,買房肯定還是要留在香港?!?/p>
Yvonne的選擇也幾乎是清一色香港青年的意愿,“只有上了年紀的香港人,活明白了,才不會跟錢過不去,接受到內地去買房?!彼f。
事實上,對于Yvonne而言,這個決定也足夠艱難。哪怕個人收入在香港屬于中等水平,但她完全沒想過依靠自己在香港買房?!跋愀鄯績r這么高,青年買不起房是老生常談。除了少數從事金融或醫(yī)生行業(yè)的香港青年外,無論是首付,還是供款能力,目前的這些私樓完全超過一般人負擔能力?!?/p>
Yvonne的一個朋友,最近剛在香港入手一套20 多平方米的房子,總價400多萬港元,首付36萬港元。通過銀行壓力測試之后,這位朋友申請到9成房貸,30年按揭期限。哪怕這樣,每個月月供也達到1.5萬港元。
申請9成房貸的樓價上限放寬,這也是2019年10月16日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新政——首次置業(yè)人士(即申請時并未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yè))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xiàn)時400萬港元提升至800萬港元;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由600萬港元提升至1000萬港元,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香港土地注冊處數據顯示,上述新政發(fā)布之后的2019年11月份,香港住宅樓宇買賣合約數目達到5756套,相比10月的4001套上升了43.86%。
不過,Yvonne在與多數香港年輕朋友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雖然政策規(guī)定“放寬”,但房貸的真正決定權掌握在銀行手上。銀行肯定要先做壓力測試,如果月收入、還款能力跟不上房價水平,意味著購房者沒有辦法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這種按揭貸款申請自然也不成功。
“這些年來,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非常多針對樓市規(guī)管的逆周期措施,對于壓力測試這個事,規(guī)定向來就非常嚴格。”Yvonne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盡管困難重重,但正在等待滿7年辦永居的Yvonne仍舊不曾改變購房主意——“因為房子是剛需,只要我還在這里生活工作,這就是我無法逃避的問題?!?/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