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越來越濃,北京重點工程也傳來“捷報”。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今天(19日)獲悉,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完成首層鋼結構施工。建筑規(guī)模約77萬平方米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也是單體體量最大的冬奧工程。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國際會議中心和北京亞洲金融大廈之間,建筑規(guī)模約77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會展中心,配套建筑包括酒店、寫字樓及商業(yè)。2021年,這里將作為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MPC)和國際廣播中心(IBC)投入使用。遠期,這里將與現(xiàn)國家會議中心(一期)連為一體,形成總規(guī)模近140萬平方米的會展綜合體,成為首都北部“會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建筑長460米、寬150米,地上三層,地下二層。建筑造型似鯤鵬展翅,飄逸輕盈,舒展大氣。東立面的挑檐傳遞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神韻,以“飛檐反宇”的意向,表現(xiàn)出大國的威儀禮樂和當代中國的透明開放。上直下曲的屋面形成優(yōu)雅的線條,與國家會議中心一期遙相呼應,和而不同。

“這也是工期緊、難度大的一個冬奧工程?!笔┕し奖本┙ü視h中心二期項目總工齊翰介紹,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鋼結構總量達到12.6萬噸,堪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用鋼量大之外,結構形式也很多變。以首層為例,總面積8000平方米的會議廳和總面積接近2萬平方米的主展廳,均是巨大的無柱空間,需要通過轉(zhuǎn)換桁架,確?!皦骸痹阼旒苌系慕ㄖ?層、3層和屋面的結構重力,均勻傳導到位于首層側邊的支撐柱上。僅從數(shù)字看,轉(zhuǎn)換桁架的跨度就達81米。
“復雜的結構和受力體系,對于我們來說,就意味著更加復雜的施工組織。”齊翰告訴記者,地上結構施工開始于2019年11月15日,正是北京冬施開始的日子。如何確保在低溫環(huán)境中的焊接質(zhì)量?為此,項目團隊專門趕赴內(nèi)蒙古滿洲里,在當?shù)亓阆?0°C到25°C的超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了15組低溫焊接試驗的工藝評定,對焊前預熱的溫度、預熱時間、層間傳導溫度損失、焊時的焊接速度等關鍵參數(shù)進行精確檢測記錄,以確定最佳的施工工藝。最終,在北京平均作業(yè)溫度低于5°C的焊接施工期間,項目團隊完成焊接作業(yè)12000次,焊接填充量達348噸,所有焊接質(zhì)量均是百分之百達標。
2020年將是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施工的關鍵之年。齊翰介紹,春節(jié)后,工程將繼續(xù)推進首層以上部位結構施工,預計到2020年8月實現(xiàn)主體結構封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