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天干物燥,除了讓人頭脹尿黃,更讓人上火張狂,繼土耳其埃爾多安的上躥下跳之后,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也不甘人后,秀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包括聲稱烏克蘭為歐洲最大國家,將烏克蘭形容為波蘭的解放者等。
然而,和對奧巴馬、拜登、希拉里、波羅申科發(fā)起的反腐調查相比,澤連斯基之前的“表演”只能算是開胃小菜。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2020年1月29日的報道,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根據腐敗指控,對包括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前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以及烏克蘭前總統(tǒng)波羅申科等在內的多人發(fā)起調查。
根據烏克蘭議員庫茲明的說法,美國現(xiàn)總統(tǒng)老特的律師朱利安尼此前曾指責前總統(tǒng)奧巴馬協(xié)助波羅申科在2014年當選烏克蘭總統(tǒng)。而在波羅申科成功當選后,曾將1000億美元從烏克蘭國家預算資金中轉移到美國,隨后該筆款項被波羅申科拜登及希拉里等人瓜分。
而為了保證“除惡務盡”,庫茲明還希望美國與歐盟方面的律師與情報人員能夠參與到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的調查中。
此言一出,國際社會再度嘩然。畢竟如此以卵擊石的操作,烏克蘭不說石破天驚,最起碼也是彌天大勇。因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烏克蘭在美國面前,不是不夠看,而是看不見。對美國民主黨政客發(fā)起反腐敗調查,雖然針對的只是個人,但無論如何也讓美國臉上無光。而且如果202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年民主黨成功逆襲,那么澤連斯基政府將遭到美國的無情報復,這怎么看都像腦子被熊踢了。
那么“明知山有虎”,為何澤連斯基還要“偏向虎山行”呢?靜夜史認為澤連斯基雖然個人不靠譜,烏克蘭寡頭政治集團也鼠目寸光。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澤連斯基的所作所為,是符合澤連斯基政府當下利益訴求的。在靜夜史看來,無論對波羅申科還是美國民主黨政客的反腐敗調查都不過是澤連斯基的一個工具,而目的是實現(xiàn)澤連斯基政府的至少三個訴求:
1、穩(wěn)定地位的訴求
當前的烏克蘭,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并不過分。
雖然澤連斯基和波羅申科的身后都是同一個烏克蘭寡頭集團,但由于烏克蘭寡頭集團在先前的表現(xiàn)中聲名狼藉,使烏克蘭蒙受了分崩離析的巨大痛苦,因此烏克蘭民眾對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寡頭集團深惡痛絕。
澤連斯基的當選,不是因為寡頭集團重拾民心,而是因為烏克蘭民眾別無選擇,是真正的矬子里面拔將軍。作為演員出身的澤連斯基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但對于寡頭集團而言是合格的代理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澤連斯基就承載了鞏固寡頭集團統(tǒng)治地位的歷史使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寡頭集團棄子的波羅申科,自然難逃被痛打落水狗的悲慘命運。而將奧巴馬等美國乃至世界的大腕兒拉下水,更能體現(xiàn)對波羅申科集團的深惡痛絕,從而收到治大病用猛藥的效果。
因為鞏固澤連斯基地位本質上就是鞏固寡頭集團統(tǒng)治,所以通過猛踩波羅申科,寡頭集團完成了繼往開來的過程,在澤連斯基地位鞏固的同時,寡頭集團也迎來了自己的所謂新生。
2、麻痹俄國的訴求
今日烏克蘭的四分五裂,根源在于寡頭集團的鼠目寸光,而決定烏克蘭興衰的最大外因則是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
因為烏克蘭的地緣位置關乎俄羅斯西南大門及黑海地區(qū)的安危,所以盡管俄羅斯長期半死不活,但對烏克蘭始終不曾懈怠。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的發(fā)生,既是俄羅斯對西方陣營圍追堵截的憤怒表達,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不自量力的猛烈敲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烏克蘭繼續(xù)一意孤行,那么等待烏克蘭的將是東烏克蘭自立等無可挽回的結局。
鑒于如此慘烈的前車之鑒,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在上臺后才不斷釋放同俄羅斯緩和的信號,例如用俄語發(fā)表電視講話,同俄羅斯交換戰(zhàn)俘、以及重啟俄烏天然氣合作等。
在俄羅斯這個鄰居搬不走的情況下,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澤連斯基能有如此動作,足以說明當前的烏克蘭寡頭相比于之前對烏克蘭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猛烈敲打波羅申科的意味就再明顯不過,因為波羅申科就是如假包換的反俄親西派,而無論烏克蘭的反腐行動針對的是美國的哪個黨派,也不管能不能傷到美國相關政客的皮毛,烏克蘭敢于挑戰(zhàn)美國的形象已經呼之欲出。這對于鐵血反美的俄羅斯雖然不算是投名狀,但絕對能獲得普京的些許好感。
3、巴結美國的訴求
2020年作為美國總統(tǒng)大選年,絕對不會風平浪靜。根據以往的經驗,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勝出,都會有一大幫馬屁精排隊獻殷勤,最典型莫過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而像澤連斯基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也就是勝負未分之前就選邊站的騷操作,看似令人摸不著頭腦,實則有著精明的小算盤。
因為雪中送炭永遠好過錦上添花,在勝負未分前站隊,是對共和黨最有力地支持。
遙想2016年共和黨候選人希拉里的功虧一簣,很大原因是因為“郵件門”導致希拉里乃至民主黨形象崩塌,那么烏克蘭的反貪風暴就是對老特及共和黨的最大獻禮。
而澤連斯基政府之所以如此豁得出去,除了“我承認我有堵的成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澤連斯基想要通過劍走偏鋒的方式,得到美國老特政府的特別照顧。
自1994年烏克蘭在美俄聯(lián)合忽悠下主動棄核以來就徹底失去了獨立自主路線的可能。而在俄羅斯長期半死不活且永遠對烏克蘭垂涎三尺的情況下,烏克蘭寡頭集團作出了“一路向西”的歷史性決策,而這必然會招致俄羅斯的猛烈報復,克里米亞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烏克蘭必須更加緊抱美國大腿。但因為烏克蘭關乎俄羅斯存亡的要命區(qū)位,美國從來就沒有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大打出手的打算,烏克蘭在美國心中地位也遠低于其他歐洲國家。美國對烏克蘭戰(zhàn)略的最低要求就是以內亂牽制俄羅斯即可,這自然不是烏克蘭想要的。
所以澤連斯基要做的,就是猛刷烏克蘭的存在感,以圖獲得美國的偏愛。
但現(xiàn)實情況注定要讓烏克蘭一地雞毛,即便老特政府承諾將給烏克蘭14億軍援,但這樣的承諾和之前的所謂承諾一樣不如一張白紙,因此烏克蘭依然無法擺脫任人宰割的命運。
概括起來,從古至今在刀尖上跳舞都是一項極其考驗技術且無比危險的操作,而從澤連斯基團隊的執(zhí)政水平來看,所謂的“一石三鳥”極容易成為一地雞毛,而烏克蘭望穿秋水的所謂安全感,從來都是一直在路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