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然而引發(fā)這場疫情的病毒,其實還沒有一個正式又合適的名字。
據外報道,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TV)的專家團隊花了兩天的時間討論出一個新名字,目前已經提交給科學期刊發(fā)布,有望在幾天之內宣布。
▲BBC報道稱,新型冠狀病毒將有一個合適的名稱
最早這種病毒被稱作冠狀病毒,然而這只是它所屬的病毒大類的統(tǒng)稱。1月12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將這個最新發(fā)現的冠狀病毒暫時命名為2019-nCoV。其中2019是病毒被發(fā)現的年份,CoV為“冠狀病毒”,n則代表“new”,意為“新”。
然而這個名字比較拗口,不太好用,在諸多的海外報道中,這個名字并沒有被頻繁使用,而諸如“武漢病毒”這類帶歧視性的名字卻常常出現。
為了避免國家或城市被歧視或妖魔化,來自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的專家們一直在討論,如何確定一個最合適的名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人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助理教授克里斯特爾·沃森表示:一種新型病毒的命名工作通常會滯后,這可以理解。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一個合適的名字,是因為目前科研人員們都將精力放在對于疫情的防控上。
然而毋庸置疑,取一個合適的命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社交媒體的助推下,不正式的病毒名一旦流傳開來,就很難再收回。
沒有用對病毒的名字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例如在2009年H1NI病毒所導致的“豬流感”,正是“豬流感”這個名字,使得埃及人屠宰了所有的豬,盡管這所謂的“豬流感”并不是由豬傳播的,而是由人傳播的。。
為病毒正式命名是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TV)的責任,但官方發(fā)布的名字也不一定是合適的。例如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的命名,此前就受到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批評。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15年5月發(fā)表聲明稱,在對某種疾病的命名時,名字中不應該提及地理位置、人的名字、動物或某種食物的名字以及特定的文化或行業(yè),像中東呼吸綜合征這個名字遭受批評,就因為其中就提及了地區(qū)。
同時,名稱還必須簡短,且能夠說明基本特征。例如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意為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既說明了疾病特征,又易于使用。
▲冠狀病毒因其呈冠狀的病毒結構而得名
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的11位專家參與了此次新病毒命名的討論。他們從兩周前開始討論,并花了兩天時間最終決定。
病毒學教授本杰明·諾伊曼是其中的一員,她表示,為病毒命名是一項重大的責任,希望這一新的命名能夠幫助公眾了解這種病毒。
讓我們一起期待新型冠狀病毒的正式名稱產生,同時也期待,隨著合適名字的產生,疫情也能逐漸散去。
(耿聰,審校: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