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中院“云審判”現(xiàn)場。法院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王?。┟鎸π滦凸跔畈《靖腥痉窝滓咔榈膰谰蝿?,從2月3日起,北京市法院系統(tǒng)依托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云計算技術,建設了視頻庭審平臺“北京云法庭”,開展網(wǎng)上“云審判”,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新京報記者今日(2月5日)從北京市高院了解到,自2月3日以來,全市法院依托“北京云法庭”平臺共開展庭審活動78場次。
2月4日上午,朝陽法院望京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雖然原告在上海,被告經(jīng)公告送達未到庭,第三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在北京市西城區(qū),但通過遠程技術,訴訟參與人可足不出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參與庭審。經(jīng)過一個半小時,庭審結束。
“因涉外公告需當事人自行辦理,且成本高、周期長,為更好維護當事人權益,我們決定按照原計劃開庭審理此案”,海淀法院采用“北京云法庭”平臺對一起涉外行政案件進行公開開庭后,該案主審法官趙云對記者說。
2月4日下午,北京一中院開庭審理一起民間借貸案件,合議庭三名法官到達法庭,而案件雙方當事人則在家中利用電腦登錄“北京云法庭”平臺參與庭審;房山法院刑事審判庭5個審判團隊,通過“北京云法庭”平臺對多起刑事速裁案件開庭并當庭宣判;通州法院速裁法官唐興華在線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人民陪審員及原告委托代理人分別在北京和四川通過“北京云法庭”參與了訴訟。
北京高院技術處處長助理李響介紹,線上預約庭審后,法官即可通過短信通知當事人,當事人可通過筆記本、手機終端參與庭審。視頻庭審支持最多8人同時在線,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可相互看見、聽見,當事人可在線進行舉證質證,庭審過程可通過語音識別全程記錄。另外,庭審結束后當事人還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庭審筆錄的電子簽名。
此前,北京高院出臺《關于為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要求全市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運用網(wǎng)上辦案系統(tǒng)開展訴訟服務。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