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至25日,梨簧折子戲經典傳統(tǒng)劇目《安安送米》在2020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中亮相,分別于昆山當代昆劇院梁辰魚劇場、巴城鎮(zhèn)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劇場上演。“百戲盛典”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和昆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梨簧折子戲《安安送米》唱腔優(yōu)美,故事感人,講述東漢時期,孝子姜文舉因不敢違抗母命而休妻龐氏,龐氏走投無路,只得棲身于尼庵。年僅七歲的兒子安安,每天上學途中路過土地廟時,就從自己中午吃的米里抓出一把藏在土地廟里。在他頂風冒雪去為母親送米時,卻遭到了母親的誤解...劇中所講述的是,中國傳統(tǒng)孝道,為弘揚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因而受到廣泛好評,獲得了更多觀眾喜愛。
《安安送米》由蕪湖市藝術劇院演出,蕪湖市藝術劇院是蕪湖市唯一國有專業(yè)文藝院團。近年來劇院生產活力被大力激發(fā),大型原創(chuàng)舞臺黃梅戲《江城飛絮》獲2019年度安徽省戲劇創(chuàng)作孵化計劃項目資助,原創(chuàng)黃梅小戲《團圓》獲2020年度安徽省戲劇創(chuàng)作孵化計劃項目資助。復排越劇《碧玉簪》,聯(lián)袂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吳瓊和黃新德等名家,復排了傳統(tǒng)黃梅戲《女駙馬》,紅色現(xiàn)代黃梅戲《江姐》等,并赴全國各地巡回演出。作為集創(chuàng)作、生產、演藝、舞臺設計、藝術培訓于一體的文藝團體,在國家級、省級各類賽事上獲獎碩果累累,在各類小戲折子戲、舞蹈、曲藝等賽事上獲得表演類、創(chuàng)作類一、二等獎、優(yōu)秀獎多次。
據(jù)悉,梨簧戲是蕪湖市的地方民間戲曲,是安徽省稀有劇種之一。經過一代代藝人的千錘百煉、不斷加工而成,自清朝乾隆年間流傳至今已近三百年歷史,流傳于蕪湖、當涂、含山周邊地區(qū)。音樂源自村坊小曲、里巷歌謠,唱的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喜慶和平安。梨簧戲作為蕪湖本地世俗風情的縮影,既有草根藝術浪跡鄉(xiāng)野帶來的泥土味,又有文人參與、熏陶所帶來的書卷雅韻,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品味。200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來源: 新華網